`

工信部有“三新”

阅读更多
2008-07-18 10:08:36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0708b30100a4g9.html [查看原文]

工信部有“三新”

 

从工信部的“三定”方案和新政风格,可以看出工信部与往不同的新气象。

 

李云杰/文

 

6月29日上午10点,在原信息产业部所在地北京西长安街和万寿路办公楼,几个武警把信息产业部的牌匾悄然撤下,更换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新牌匾。现场没有领导,也没有邀请媒体。业界关注和期待中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就这样低调挂牌运行了。

 

工业和信息化部(被简称为工信部)是根据今年3月11日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宣布组建的。由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整合涉及多个部门职能的划转,职责、机构和人员的配置牵涉面广,从其一宣告成立、挂牌和“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确立就受到各界普遍关注。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工业产值一直占到GDP的40%~50%之间。而2007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 7.9%,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也占到全国出口额的37.6%。由此也可以看出工信部的“分量”。

 

这个“超级大部门”掌管着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工业、电信、电子信息产业等诸多产业,曾有人戏称,其管控范围从地上的汽车到天上的飞机,甚至还有无形的通讯信号,而且还担负着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打造新型工业的使命。

 

随着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三定”方案的公布,不仅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监管对象,让人揣测中的悬疑问题也趋于明朗化、TD商用、电信重组等热点问题有了明确的“导向”。事实上,从工信部的“三定”方案和新政风格,可以看出工信部与往不同的新气象和新变化。而据知情人士分析,这些变化正是素有“救火大队长”、“整合高手”的工信部现任部长李毅中低调果断、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之体现。

 

一新:加速电信重组、高调力挺TD

 

TD-SCDMA(下称“TD”)芯片研发商凯明的股东们肯定为没有继续投资凯明而后悔不已,因为他们没能预知两个月后TD会“峰回路转”。

 

4月23日,凯明宣布破产。当时,笼罩在TD头上的还是一片乌云。TD正式商业试用,进展不被看好,商用前景让人担忧,让凯明的股东们不愿再为TD“埋单”了。

 

而当时更让人担心的是,正在忙于组建和“三定”中的工业信息化部,很难会有人把注意力放在TD发展上。然后,事实出乎大部分人的常规判断——正是尘埃落定后的工信部高度重视和李毅中本人的强势推动,才让裹足不前的电信重组启动、让TD“拨云见日”。

 

4月1日,李毅中上任不到两周,TD就开始试商用,据知情人士介绍,“比原定的时间提前一个月进行”。

5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电信重组的公告,并明确表示要鼓励使用自主创新产品。“电信重组方案公布之后,原来所掩盖的一些问题骤然明朗,其中,中国移动推广TD不力是最典型的一例。”一位电信分析人士说, TD试商用,倍遭市场冷遇,与中国移动推广TD“不用心”有直接关系。有一坊间流传、未经当事者证实的消息也可以证明:“在凯明破产前,投资凯明的投资者找到中国移动,询问他们对TD的前景展望时,中移动居然给出不看好的答复,这也是导致风投放弃投资凯明的直接原因之一。”

 

而在6月中旬,履新不久的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更召集8位TD老专家及相关运营商,要求TD“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6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又再次召集中移动和多家TD厂商开会,讨论TD的后续建设推进问题。工信部对TD发展的力挺,让中移动对待TD的态度也随之大变样。

 

6月26日,中移动总裁王建宙便对媒体明确表示:将“千方百计推进TD发展和应用”。王建宙的口风开始和工信部高度一致。“现在我们首要的事情,就是全力以赴确保TD为奥运会服务。”王建宙说。在北京奥运会后,中移动将进行第二、第三阶段的TD网络建设,推进TD的市场运营。中移动发展TD的战略和决心更加明确,让此前为外界猜测的中移动发展TD发展再无悬念。

 

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李毅中强调,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围绕“两个重点”打一场TD攻坚战。一是抓好北京城区TD基站补建,确保TD话音质量;二是确保TD手机电视在奥运期间的试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为牵头单位的3G部际协调小组已成立,目前已确定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34项具体任务,相关司局已责任到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中国移动等单位,按照服务奥运的要求,解决好网络优化、奥运特色业务提供、2G和3G互操作等问题,确保初战必胜。” 李毅中表示。

 

7月4日,又传来关于TD的好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将188手机号段划拨给了中国移动,用作TD进一步发展。中国移动目前在8城市TD试商用使用的号段为157。在TD试验网内测期间,188号段和189号段分别分配给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但随着中国移动接手保定和青岛的TD网络,两号段也被收回。

 

“TD已经明朗化,赶在奥运上TD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TD商用中的遇到的问题能否及时解决?”一位电信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对工信部的一大考验。

 

现在重组已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然而仍留下了许多悬疑问题。根据5月23日发布的电信重组公告称,“重组完成后发放3G牌照”。那么,另外两张3G牌照何时发放?如何平衡新组建的3大运营商的利益、进一步规范竞争?重组能否改变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电信市场结构失衡的问题,未来的监管方式问题等等,也给作为监管主管部门的工信部的后续出台怎么样的政策提出了挑战。

 

李毅中指出,电信改革要加强与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按照市场规则,严格依法操作,稳妥组织实施,做好网络剥离转移和业务重组。然而,具体如何操作,还是充满着悬念。

值得注意的是,工新部设置的司局对电信业的关注在强化,除了保留了原有的电信监管局等原有的通信司局外,还设立通信发展司和通信保障局。这被看做是强化通信管理和安全监管的积极信号。

 

二新:软件与服务提升到“战略高度”

 

在工信部设立的24个司局中,新成立了软件服务业司,首次从机构设置上把软件和服务业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此之前,软件产业归口管理机构是在原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下面的软件处。

 

软件产业被认为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国家也给予高度高重视,并在2000年出台了对中国软件业整体增长起到很大推动作用的相关文件——“18号文”。

 

然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尽管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在迅速扩大但整体实力较弱、大而不强。软件企业普遍规模偏小、能力偏差,缺乏叫得响的品牌。即使是东软、中软等优势中国软件企业,它们的大部分收入不是来自低端的系统集成就是来自“为别人打工”的软件外包业务,产业的大部分利润都被国外企业赚走。

 

有软件专家认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如此现状,就注定了软件服务业司成立开始就不会轻松。软件业如何做大做强,这是多年来业界一直在思考但难以求解的老问题,新成立的软件与服务司能否从政策指导上帮助行业来解答这个难题?

 

“从机构的变化看,肯定将有利于国内软件企业的长足进步。”软件企业把软件和服务司的设立,看做是对软件业发展的长期利好。但是作为软件企业,更关心的是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具体益处。近两年来,外资软件公司在中国的动作加大,进入大规模圈地深耕阶段。如此竞争环境下,有不少国内软件企业呼吁,要对本国软件企业进行保护,如在政府采购上,如何能让国内软件企业才能得到实惠。

 

新18号文是否有新调整,“新18号文”能否加快出台,这些问题也是软件企业关心的。“18号文”将于2010年到期,但其后续政策还没有着落,软件企业都很着急。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就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曾呼呼尽快推出 “新18号文”。2004年,经历中美在集成电路方面的贸易争端之后,国家相关部门开始规划制定“新18号文”,2007年,国家相关部门已推出 “新18号文”的征求意见稿,但到现在还迟迟没有正式出台。

 

除了原来的老18号文中规定的软件产品可以享受政策优惠外,IT咨询、IT解决方案、系统集成、软件外包、软件测试、网络服务、数字内容、动漫游戏等非产品化的软件新业态,是否也会被纳入政策支持范围,也是业界所关注的。

 

有专家指出,2000年出台的“18号文”促进软件业的整体增长,但在执行一段时间后,这样的“普惠政策”扶持带来负面效应也在逐步显现。比如,“因为软件产业现在门槛比较低,只要有一个普惠政策摆在那儿,大家都想争取这个政策,不少软件企业满足于靠政策靠退税生存,但对自身能力的提升缺乏动力。”

 

还比如,在此之前,各地纷纷建立的软件园、科技园或软件城市计划,但缺乏一个统一的筹划,也出现了同质化竞争。各地软件园在招商引资或招聘人才的时候主打的多是能提供什么样的优惠政策。“我们和每个地方谈,鼓励政策都是差不多的,如土地便宜,人力便宜等”,一位回国创业的“海归”老总对此深有体会。

 

事实上,这些园区中的企业主体不是中国的软件企业,而是外资企业利用中国的“政策优惠”建立的分支机构。以国内做得较好的大连软件园为例,GE、埃森哲、惠普、日立等外资企业都在这里建立了客服中心或者软件研发机构,但是在大连软件园中的中国本土软件企业却很少,而且它们规模也很小。

 

针对上述的问题,有人希望“新18号文”的政策能在营造创业环境和氛围上有突破。也有人呼吁,新政策要改变的扶持而要强化鼓励软件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些问题,都是业界抛给软件和服务司的。

 

三新:传统工业监管加强,新型工业值得期待

 

可以说,对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最热烈期盼的莫过于传统的工业企业了。

 

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冶金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等9大产业部门纷纷撤销,工业产业的宏观管理职能被移交到国家发改委。而具体行业的管理与协调职能,则下放到相应的行业协会组织。然而,由于产业管理权过于分散,加上行业协会的模糊定位,出现了不少行业“无人管理”的局面。“下面子孙满堂,上面没爹没娘”,这是近几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一句顺口溜,十分生动地反映出了各地工业行业管理的困境。据悉,有些省份的行业部门为了自身的发展,曾出现了自发的“复辟”现象。例如,为了稳定煤炭生产和煤矿安全、加强行业管理,很多省都纷纷恢复了已经撤销的煤炭工业局。但这种恢复往往都出现在一些当地的优势产业领域,带来的负面作用是,片面助长了一些本不符合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产业的畸形膨胀。

 

“我国工业化前一段时间在管理职能上实施不够,特别是行业综合管理缺位的弊病已经暴露出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博士认为,在中央不断强化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工业行业管理并没有跟上工业的自身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工信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再一次轮回、矫正和优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囊括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建材、汽车、纺织、军工、烟草等几乎全部工业行业管理职责。而“在新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中是否会恢复以前按行业设立的司局?在“三定”方案公布前,这些问题是相关企业关注和关心的。

 

而在公布的“三定”方案中,在工业专业司局中,将相关工业行业分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和消费品工业3大类组建3个司,并没有按行业设置。“工业行业管理不仅着眼于生产制造,更要着眼于市场、资源和环境,促进形成‘大工业’和‘大市场 ’。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 李毅中强调说,“不走工业管理老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不少专家一致认为,信息化为我国新型工业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只有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两者有机融合,才是真正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也被认为是国家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原因。

 

实践证明,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效应明显。比如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升工业产业生产效率和附加值不可缺少的手段,在产品升级、工业生产管理以及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

 

李毅中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6个方面选准切入点:即工业相关研发设计的信息化,促进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企业和行业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企业资源优化和产业链的合理化;产品流通和市场的信息化,建立工业现代流通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育新一代产业大军;推进工业经济的延伸发展,创建新兴产业。

 

 “加快建立工业行业管理工作体系,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工信部披露的下半年工业行业管理的重点工作。李毅中表示,有关司局首先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摸清我国相关工业行业的状况、优势和问题,特别是分析掌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症结,优化完善已有的发展规划和改进措施,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对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挂牌运行,相关工业司局的成立,对工业行业管理带来了好消息,“终于有人管我们了!”一位工业从业者说。那么,工信部如何解决近年我国工业管理体制分散的现状,未来如何统一和协调管理职能?打造新型工业是工信部的长期使命和重任,然而,要做到工业和信息化的真正融合,需要的是系统工程,需要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做。我们的新型工业之路如何走?这样的问题,都是期待工业和信息化部能解答的待解之题。

 

链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三定”的历程

3月11日,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

3月17日,国务院宣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李毅中出任工业与信息化部首任部长。

3月19日,中编办和工信部启动“三定”方案编制工作;

3月~6月,数易其稿,形成“三定”方案送审稿;

6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工信部“三定”方案;

6月29日,工信部正式挂牌,官方网站启用;

7月2日,工信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工作会议,公布“三定”方案。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